加入書籤 | 推薦本書 | 返回書頁 | 我的書架 | 手機閱讀

海棠書屋 -> 玄幻小說 -> 夏啟王

第1章 楔子一:史料考證

上一章 返回目錄        下一章

    上古時期的堯舜禹,加上黃帝和炎帝,被稱為上古五帝,視為華夏的始祖。關於夏朝,史書常有記載,卻一直未有實物可以佐證。1959年發現的二里頭遺址,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。

    在商朝之前的歷史長河裏,最為人們傳頌的大禹治水和堯舜禹,其他的多為神話傳說。關於夏朝的重大事件,即使是《史記》,也只有太康失國這一段,直到公元三世紀,《竹書紀年》從一座墓地里盜了出來,歷史似乎改變了。

    《竹書紀年》記載了夏朝到魏襄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,尤其是描述了從夏朝到戰國時期歷代所發生的血腥政變和軍事衝突,不但豐富了許多歷史事件,更是顛覆了人們對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的認識。

    《竹書紀年五帝記》記載:「舜囚堯於平陽,取之帝位。復偃塞丹朱,使不與父相見也。」

    《竹書紀年夏記》記載:「益干啟位,啟殺之。」

    完全顛覆了正史史書上關於堯舜禹禪讓的記載,充分暴露了上古時期王權傳承中殘酷的殺戮和血腥。

    《竹書紀年》還記載了后羿的篡權,以及被寒浞殺死的過程,顛覆了后羿因射九日、解救蒼生的光輝形象。

    《竹書紀年》的出現,對正統史書是啪啪打臉,給當時的思想學術界會帶來何等巨大的震動,被自視為正統宋儒視為異端邪說,以至傳抄本逐步開始散佚。

    據考證,《竹書紀年》與許多甲骨文和金文所記載的內容十分相近,有多位學者考證並認可了這本史料的真實性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《竹書紀年》記載:

    「三十五年,帝命夏後征有苗,有苗氏來朝。」

    「禹薦益於天。七年,禹崩,三年喪畢,天下歸啟。」

    「王帥師伐有扈,大戰於甘。」

    禹的一生,以治水為首功,以劃九州、定貢賦為次功。

    在堯舜禹時代,階級分化已經十分明顯,社會矛盾也已經十分尖銳,三苗人是當時的中原最大的敵人,有扈氏一直覬覦王權,一次又一次的加以挑釁,中央政權比較弱。


    太康失國後,少康僅以有虞氏竟能復國,可見,當時諸侯的實力有多麼強大。

    可以說,在當時,禪讓制根本就是權貴們用來謀取利益的手段,也是鉗制中央政權的利器。

    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,一生征戰,最終奪取了王權,撕掉了虛偽的禪讓制面紗,建立起了「世襲制」的奴隸社會,在當時來說,這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。

    懷有雄圖抱負的啟,走了一條與秦始帝很相似的道路,坐上王位後,荒淫奢靡,疏於朝政。他死後,其子太康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,政事不修,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,外部四夷背叛。

    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乘機奪取了夏的政權,在太康死後,裝模作樣的扶了二個傀儡,後來,乾脆自己當了國王,這就是史書上稱作「太康失國」和「后羿代夏」的事件。

    夏朝和秦朝的經歷是多麼的相似,二代亡國。不過,啟有一個優秀的後代,少康,他藉助有虞氏復國,嬴政卻沒有這麼優秀的後代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關於益和與伯益的關係,史料把益與伯益混為一談,益是皋陶的兒子,益和皋陶都是治水的功臣,也是舜的二十二功臣。禹登上王位後,封皋陶為司空,也就是後世的丞相,卻先於禹死了。

    禹是在治水期間,在塗山遇到塗山氏女嬌而結婚生子的,可見,禹與益的年齡相差不大,甚至,禹不一定比益的年齡小。

    皋陶老死了,不太可能再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人繼續王位。況且,益是皋陶的兒子,不讓王位給自己的兒子,卻給了死了的王位繼承人的兒子,怎麼說,都不合理。

    從史料上看,啟奉命征討三苗人,一戰而解決了困擾了中原數百年的三苗人,說明啟絕非一般的人,甚至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軍事天才。

    啟在與伯益爭奪王位的時候,得到了大多數諸侯的支持,這是民心所向,說明他不止是軍事天才那麼簡單。

    另外,啟登位後,徹底解決了有扈氏,這也是長期挑戰王權的oss,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人物,豈是皋陶所能比的。

    由此可以推斷,益與伯益不是一個人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作者參考了《史記》、《尚書》、《山海經》、《黃帝內經》、《竹書記年》等史料,經及現代的考古發現,經合了那個時代對鬼神的敬畏,和對大自然對抗的能力,並加進了部分後世的東西,撰寫了這部小說。

    希望通過這部小說,能給大家展現出4000多年前,華夏大地上的諸多歷史事件、人文地理、風土人情等,在華夏文化漸有逝去的今天,喚起人們對我中華悠久文明的自豪感。



第1章 楔子一:史料考證  
相關:    武神主宰  妙手回春  名偵探世界裡的巫師  輪迴樂園  
沒看完?將本書加入收藏 我是會員,將本章節放入書籤 複製本書地址,推薦給好友獲取積分 搜"夏啟王" 360搜"夏啟王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