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書籤 | 推薦本書 | 返回書頁 | 我的書架 | 手機閱讀

海棠書屋 -> 軍事小說 -> 漢風1276

蒲壽庚生平轉載

上一章 返回目錄        下一章

    蒲壽庚(1205-1290年),又稱蒲受畊,號海雲,宋末元初人,阿拉伯(色目)商人後裔,蒲開宗之子(參見《泉州人名錄·蒲開宗》)。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,是宋元時期「蕃客回回」的代表人物。後叛宋降元,終生顯赫。中國宋元時期著名穆斯林海商、政治家、軍事家。其先輩系10世紀之前定居占城(越南)的西域(阿拉伯)海商。約11世紀移居廣州,經營商舶,成為首屈一指的富豪。

    海外貿易

    蒲開宗去世後,蒲壽庚繼承父業,從事以運販大宗香料為主的海外貿易。其初,蒲氏家族曾一度中落,生活不甚豐裕,經蒲壽庚的精心經理後,迅速振興,走向鼎盛。

    《宋史·瀛國公本紀》景炎元年(1276年)十二月條:「蒲壽庚提舉泉州舶司,擅番舶利者三十年」。楊清江、陳蒼松1987年編著的《福建市舶司人物錄》載,宋自元祐七年(1092年)至咸淳三年(1267年)的175年間,提舉泉州市舶官員共104位。根據《福建通志》,蒲壽庚任提舉泉州舶司是在淳祐十年(1250年),到淳祐十二年(1252年)換為揚瑾,直到南宋末年也沒有蒲壽庚的名字。因此實際上蒲壽庚只做了三年不足的提舉市舶使,這也符合地方官員在任三年一輪換的宋代官制。但不管其任提舉泉州市舶司或離職,均能「擅番舶利者三十年」,可見蒲壽庚勢力之強大。

    南宋時,南海海寇猖獗。《泉州府志·紀兵》載,南宋期間,泉州共發生海寇犯泉事件六起(不含山寇劇盜),而《福建通志》記八起,兩書最後一起海寇犯泉都在咸淳十年(1274年)。

    南宋·咸淳十年(1274年),海寇襲泉州,官兵無能為力。蒲壽庚與其兄蒲壽宬(參見《泉州人名錄·蒲壽宬》)為保護家族的巨大利益,憑藉強大的海上力量,助官憲擊退之,因功授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(合稱福建安撫沿海都置制使),安撫一路之兵事民政,統領海防,權力很大。

    《泉州府志·拾遺》記:「宋末,西域人蒲壽晟與其弟壽庚以互市,至咸淳末擊海寇有功,壽庚歷官至(福建)招撫使……」沈瑜慶、陳衍纂《福建通志》曰:「咸淳十年(1274年),海賊寇泉州境,西域人提舉市舶(?)蒲壽晟、壽庚擊退之。」泉州學者吳幼雄據《宋史·瀛國公度宗本紀》考證,咸淳十年(1274年)二月時,福建安撫使是趙順孫,可知蒲壽庚之任福建安撫使應在咸淳十年(1274年)二月以後。

    清·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卷95》:「蒲壽庚之擅有泉州也,其初不過一亡命匹夫耳。壽庚以鷹犬微功,過假之以祿位,擅市舶利者三十年,官招撫使。……」

    蒲壽庚亦官亦商,官商合一,可以憑藉權力更大規模地開展香料貿易,並可通過各種「合法」手段攫取利益,增加財富。

    蒲壽庚於宋末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,「以善賈往來海上,致產巨萬,家僮數千。」蒲壽庚擁有大量海舶,1973年,在後渚港發掘出一艘南宋遠洋貨船,載重量200多噸;船上香料遺存豐富,有降真香、檀香、沈香、乳香、龍誕香、胡椒等。一些學者認為,這艘海船可能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,「與蒲家香業有密切的聯繫」。蒲壽庚擁有多少海舶?景炎元年(1276年),蒲氏被南宋·張世傑部搶走的海船就有二千艘。

    南宋·德祐元年(1275年)三月,即蒲壽庚受任為福建安撫沿海都置制使後不久,蒲壽庚參與了一場反抗宋廷的戰爭。時右丞相陳宜中為遷都事,殺殿前指揮使韓震,引起殿前司左翼軍兵叛。左翼軍統領夏璟(泉州人)聯合蒲壽庚,連續挫敗宋軍,取得瑞安(溫州)、溫陵(泉州)、三陽(潮州)大捷。(參見《元史·董文炳傳》)

    導元傾宋,叛宋仕元

    至元十三年即德祐二年(1276年)二月,元軍南下,包圍臨安。元軍善於陸戰而短於海戰,聞蒲壽庚老於海事,擁海舶至多,若能招得蒲壽庚,既能嚴重削弱殘宋的海上力量,又能借蒲氏之力給殘宋毀滅性打擊。在元軍攻臨安之前,元軍統帥伯顏派遣不伯、周青招撫蒲壽庚、蒲壽宬兄弟未果。

    德祐二年(1276年)三月,元·丞相伯顏陷臨安,恭帝降,南宋事實上滅亡。南宋·遺臣奉恭帝兄趙昰入閩,欲圖恢復。五月,趙昰在福州另立朝廷,是為端宗,年號景炎元年(1276年)。他們冀得蒲壽庚之助,以繼續在閩、廣沿海地區堅持抗元,因此任命蒲壽庚為閩廣招撫使,兼「主市舶」,賦予更大的權力。顯赫的權力與雄厚的海上實力相結合,使蒲氏成為宋元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。

    明·何喬遠《閩書》記:「景炎入海,航泉州港,分淮兵二千五百人,命壽庚將舟以從。壽庚閉門拒命,與州司馬田真子上表降元。」

    明·陽思謙《泉州府志》記:「宋幼主過泉州,宋宗室欲應之,守郡者蒲壽庚閉門不納。」

    清·乾隆《泉州府志·拾遺》記:「宋主昰舟至泉,壽庚來謁,請駐蹕,張世傑不可。或勸世傑留壽庚,則凡海舶不令自隨,世傑不從,縱之歸。繼而舟不足,共掠其貲,壽庚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。……」

    以上資料,對於景炎帝至泉州一事,或說蒲壽庚「閉門不納」、「閉門拒命」,或說「壽庚來謁,請駐蹕,張世傑不可」。因此,宋軍改泊泉州外渚獺窟。宋軍以船舶軍資兩皆不足,「掠蒲氏海船二千艘,沒其貨物」,蒲壽庚怒,派親信孫勝夫秘密出城,迎接南下途中的元軍。

    元·至元十三年(南宋·景炎元年,1276年)十二月初八(公曆1277年元月),元兵由浙江抵泉州,蒲壽庚與州司馬田真子獻城降元。《泉州府志》轉引《方輿紀要》:「宋·蒲壽庚據郡降元。」張世傑只得護送端宗匆遽移粵,經漳州趨潮陽。臨行,搶走停泊在法石一帶的蒲氏海舶400多艘。

    蒲壽庚的降元,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地方精英集團在支持他。他們對當地的政治和防務,都有很大的左右力量,如世居泉州、三代武衛左翼軍統領夏璟,有調遣泉州軍隊之權的田真子,以援城功授永春縣達魯花赤的林純子,「以全城功歸諸故家」的顏伯錄,蒲壽庚的黨羽孫勝夫、尤永賢、王與、金泳等。

    蒲壽庚降元,以所擁有的海舶交元軍進攻殘餘宋師。元軍將領董文炳率部抵泉時,擅解所佩金虎符贈蒲壽庚,此舉事後得到元世祖的嘉許。元廷授蒲壽庚為昭勇大將軍、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兼提舉福建廣東市舶。(據楊清江、陳蒼松《福建市舶司人物錄》考證,蒲壽庚在元·至元十三年也只做了一年市舶提舉,第二年即至元十四年換為忙古帶。)

    盡殺南外宗室

    蒲壽庚降元後,盡殺南外宗室和,此事應是事實,但資料上對其時間和細節的記載卻有些不同。

    一說在至元十四年(1277年)七月張世傑自潮州從海上回軍攻泉州城時。

    明·何喬遠《閩書》記:「明年(指至元十四年,1277年)七月,張世傑自海上回軍攻城,壽庚遣其黨孫勝夫詣杭求唆都援兵,自與尤永賢、王與、金泳協謀拒守,盡殺淮軍、宗子之在城者。攻凡九十日不下,世傑解去。」


    明·陽思謙《泉州府志》記:「及張世傑回軍攻城,宗室又欲應之。壽庚置酒延宗室欲與議城守事,酒中盡殺之。」

    鄭思肖《心史》:「(景炎)二年丁丑(1277年),泉州素多宗子,聞張少保至,宗子糾集萬餘人出迎王師。叛臣蒲受畊閉城三日,盡殺南外宗子數萬人。」

    一說在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端宗趙昰至泉時。

    清·乾隆《泉州府志·拾遺》記:「宋主昰舟至泉,壽庚來謁,請駐蹕,張世傑不可。或勸世傑留壽庚,則凡海舶不令自隨,世傑不從,縱之歸。繼而舟不足,共掠其貲,壽庚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。……」

    《閩書》云:蒲壽庚「盡殺准軍、宗子之在城者。」清·乾隆《泉州府志·拾遺》云:「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。」但蒲壽庚究竟殺了多少人,歷史資料說法不一。

    宋宗室太祖派十二世孫趙由在元末完成的《璿源圖譜》中說:「……南外宗室三千餘人,悉為其(蒲壽庚)害。」

    鄭思肖《心史》說:「盡殺南外宗子數萬人。」

    《永春雲台趙氏族譜》記殺五千餘人。

    趙氏《南外天源族譜》記殺三千人。

    《宋史》說二千三百餘人。

    《泉州府志·紀兵》說:「盡害宗室千餘人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,備極慘毒。」

    日本·桑原氏《蒲壽庚考》引明·陽思謙《泉州府志》說:「盡殺宗室千餘人……此當僅為男子能執武器者。」

    據王寒楓《關於蒲壽庚幾個問題的探討》考證,估計蒲壽庚大概屠殺了六、七千人。其中:南外宗室三千餘人(明·陽思謙《泉州府志》說,紹定間[1228—1233年]南外宗室有三千三百餘人),淮兵二千五百人,士大夫不知數。

    仕元

    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元朝於泉州設市舶司。四月,董文炳謁見元世祖時說:「壽庚素主市舶,謂宜重其事權,使為我捍海寇(指南宋殘餘勢力),誘諸蠻臣服。」這正是元朝統治者重用蒲壽庚之用意。

    至元十四年(1277年)七月,蒲壽庚任鎮國上將軍、江西行省參知政事(因張世傑回師圍城,沒有赴任)。

    至元十四年(1277年)七月,南宋·張世傑從潮州回師泉州,「欲得蒲壽庚而甘心」,與義軍陳吊眼、畲族許夫人等協力討蒲壽庚,聲勢浩大。這是一場關係到蒲氏及其家族命運的生死決戰,但當時元軍主力不在泉州,守城兵力單薄,城內又有宋朝遺民內應,形勢對蒲壽庚極其不利。蒲壽庚一方面派遣孫勝夫詣杭州求援兵,一方面與尤永賢、王與、金泳等部將「協謀拒守」,「晨夜血戰」。十月,張世傑圍泉州城70多天(首尾3個月)後,因元·元帥唆都等來援,被迫解泉州圍南撤,復返廣東。這場保衛戰的勝利,沉重打擊了殘宋的士氣和力量,基本上消除了閩南地區反覆拉鋸的局面,鞏固了元朝在福建的統治。

    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三月,蒲壽庚任福建行省參知政事。八月,蒲壽庚任福建行省中書左丞,「鎮撫瀕海諸郡」。

    至元十六年(南宋·祥興二年,1279年)二月,蒲壽庚的舟師奉旨配合元軍主力進擊廣東,「會追二王」,張世傑遺於崖山,幼主祥興帝赴海死,宋亡。

    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八月,蒲壽庚任江淮等處行省中書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。

    蒲壽庚對那些雖然懷舊但沒有參與抗元鬥爭的宋朝故臣頗注意籠絡。如推舉原吉安知州莊彌邵、原刑部郎中莊彌大分別為肇慶路治中和廣州路治中;對那些因故倖免的宋室宗子後來也不再追究,甚至還授錄為官。這種策略對穩定局勢、鞏固統治起了積極作用。

    蒲壽庚於宋元轉變之際,顯赫一時,其子孫在元朝,亦頗得志。按蒲壽庚三子:師文(參見《泉州人名錄·蒲師文》)、師斯、均文。師文於至元十八年(1281年),嘗兼任提舉福建道市舶,且以功襲職,官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。師斯子崇謨,官至行省平章政事。

    後代

    拋開道德不論,表面上看蒲壽庚降元維護了自己家族和泉州穆斯林的利益,短期內也似乎如此,但隨後蒲氏家族和泉州穆斯林卻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。

    數十年後,蒲氏後人與元庭爭利,元庭派兵攻入泉州,使泉州的回族與伊斯蘭教遭到了嚴重破壞,「凡西域人盡殲之,胡發高鼻有誤殺者。閉門行誅三日」;事後即「發蒲賊(蒲壽庚)諸冢,得諸寶貨無計。壽庚長子師文性殘忍,殺宋宗子皆決其手。壙中寶物尤多,壙志瑪瑙石為之」;「凡蒲屍皆裸體,面西方」;「悉令具五刑而誅之,棄其胾於豬槽中,報在宋行弒逆也」。(後《麗史》)蒲氏家族信伊斯蘭教,故「裸體,面西方」,穆斯林忌豬,砍其身於豬槽中是最大的侮辱。仇恨至挖墓刑屍,那必非常殘暴地屠殺蒲氏族人,得及時外躲或剛好在外者,才能倖免於難。穆斯林資財、住宅、禮拜寺等大半毀於燒殺和劫掠之中。這就是泉州城、泉州港衰落的開始,也是泉州穆斯林衰落的開始。

    朱元璋建立明朝後,對賣國求榮助紂為虐的蒲氏深惡痛絕,下令將蒲氏族人充軍流放,為娼為奴,不得登仕籍。蒲氏從富族成為賤族達數百年,真是天網恢恢,惡有惡報。而當時許多回人也都恥於和蒲壽庚牽連上關係,把他稱為「無恥的叛教者」。



蒲壽庚生平轉載  
相關:  校花重生來愛我  錦醫衛    戰神狂飆  龍皇武神  絕世武魂  武道大帝  
沒看完?將本書加入收藏 我是會員,將本章節放入書籤 複製本書地址,推薦給好友獲取積分 搜"漢風1276" 360搜"漢風1276"